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了解脑科学,助力“熊”孩子成长!
编辑:未知 2022-03-21 14:21:12
大脑是人心理活动的器官,也是孩子思维能力的基础。近几年孩子频频出现的心理问题,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其实就是大脑的问题,所以我们了解脑科学的目的,是为了理解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背后的真相,训练儿童注意力。
近几年来,“熊孩子”事件越来越引人注意,他们无法无天、不守规矩,他们调皮捣蛋、老爱闯祸,他们不想学习、总被举报,他们拖拉磨蹭、急坏家长,他们情绪多变、让人心烦,......
孩子注意力讲师提出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影响。在孩子的世界里,他们非常关注并且能感受到父母的状态,当父母非常焦虑,经常指责孩子不好的时候,容易让孩子产生敌对心理,或造成心理创伤,对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父母要先关注自己的内心,尊重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只有父母保持个体的完整性,保持内心的阳光、积极,才能带着孩子更好地往前走。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大脑发育运转的功能,孩子注意力训练讲师把孩子的成长过程可以看做是人类发展的整个过程,人类的大脑经过了古脑(脑干、小脑)、旧脑(边缘系统)、新脑(大脑皮层)三大发展过程。
在人接收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过程当中,首先是古脑接收到信息,再由边缘系统掌管复杂的情绪反应,最后在大脑皮层出现理性思维。大脑的发育有2大规律:
人的大脑从后往前分别是:从枕叶、颞叶、顶叶和额叶,根据功能划分,枕叶更多支配的是视觉,颞叶更多支配的是听觉,顶叶更多支配的是体觉,额叶更多支配的是思维。
孩子3岁前大脑处于高速发展期,3-15岁是大脑的修剪期,15岁之后,大脑网络相对定型。所以家长想通过外力对孩子产生好的影响,应该越小干预越好。
根据本杰明·布卢姆的人类智力发展曲线图,我们发现大脑发育在婴幼儿时期完成一生中的20%,学龄前完成完成50%,小学阶段就完成了一生中的80%,初中时就完成了92%,17岁发展就接近于成年人了。这是大脑自然状态下的成长速度,如果在科学系统状态下训练专注力,孩子智力是可以得到提升的。
大脑发育还有一个规律是大脑的适应能力,当一个人遇到的挑战越大,大脑的变化就越大,学习也就越高效,但是过分逼迫可能会导致倦怠。处在舒适区却离得不太远的挑战,大脑的改变最为迅速。
大脑是人心理活动的器官,孩子思维能力的基础。大脑活动从脑干接收信息开始,再到枕叶、颞叶、顶叶、前额叶,构成了大脑信息加工的整个过程。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焦虑、紧张的情绪会限制大脑执行信息加工,从而使得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所以当我们情绪紧张时,大脑就处于空白的状态,无法理性地思考,如果孩子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中,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
孩子之所以“熊”,很多时候是脑功能发育不足等生理基础造成的,比如中枢神经系统缺少必要的刺激,造成孩子感统失调。
造成孩子感统失调的原因
大脑信息加工能力不足,常常让孩子出现专注力不足的表象。研究表明,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常常面临学习困难、成绩落后,辍学率为32%-40%,大部分还伴有社交困难,50%-70%没有或者很少朋友,常常被同伴拒绝或忽略。
若没有及时得到矫正,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成年后, 70%-80%工作表现不佳、工作后频繁更换工作、社会经济地位较差、家庭关系不佳等。
想要训练孩子注意力,帮助孩子度过“熊”的阶段,首先我们要了解孩子的思维模式。
我们的思维发展经历了动作型思维、形象型思维、抽象型思维三大过程。而“熊”孩子大多处于思维模式的初始阶段:动作型思维。
在成长过程中,人小时候主要以动作型思维为主,当孩子手动、脚动,大脑就在动,幼儿时期孩子是通过大肌肉动作来认识世界,这个阶段如果不让孩子动,孩子的动作思维时期就会延长,造成孩子好动、“熊”的现象。
如果孩子表现好动的状态,家长们要耐心,通过感统训练、专注力训练,帮助孩子从动作型思维成长为形象型思维,提升孩子的注意力训练。
想要真正帮助孩子成长,家长要进一步去了解脑科学,了解孩子的生理结构,在与“熊”孩子沟通交流时,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语言模式,不断地进行自我提升,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