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乖不能打,抓住6个惩罚原则让孩子更听话

编辑:未知 2019-11-07 13:57:16

 

上次文章发出来后,很多家长知道打孩子不对,但是又很头疼孩子做错了该怎么处理他?
 
我们当然需要惩罚,只是惩罚的目标,是帮助孩子改掉这个不好的习惯。
 
因此,我们需要掌握科学的惩罚方法,遵循如下6个原则:

 

1.先教后罚

惩罚的意义,不仅在于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错的,更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对的。
 
在制定惩罚制度和开始惩罚之前,家长应该和孩子进行细致耐心的交流,将惩罚的原因和制度确认下来,孩子心服口服。

 

微信图片_20191107140318_副本.jpg


同时,一旦确认了惩罚制度,就一定要互相坚持下来,这样才能对孩子起到令行禁止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惩罚是迫不得已使用的下下策,如果还有别的方法可以沟通,尽量不要采用惩罚的方式。
 
2.多用剥夺式惩罚


什么叫剥夺式惩罚?剥夺式惩罚是指,当孩子做错事情了,家长剥夺他们喜欢的事情。比如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家长就剥夺他们的玩游戏时间。

 

微信图片_20191107140328_副本.jpg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尽量多用剥夺式惩罚,少用一些施予式惩罚,也就是体罚。在使用剥夺式惩罚时,这种惩罚是将主动权交给了孩子,这样通过“吊胃口”的方式更容易刺激孩子的学习动机。
 
如果采用体罚等方式,容易让孩子受到伤害,甚至可能让孩子破罐子破摔,这失去了惩罚的教育意义。
 
3.惩罚要“个性定制”

有些自尊心较高、比较敏感的孩子,对于他们来说,直接惩罚容易起到反作用,建议采用比较隐形的惩罚,比如瞪一眼他们。

对性格外向的孩子,可以采用选择性的惩罚,让他们选一种完成,比如让他们选择罚站、罚抄选一。
 
同时,惩罚也要依据孩子的年龄和心理成熟程度,犯错次数等方面进行调整。

 

微信图片_20191107140333_副本.jpg


切忌用千篇一律的惩罚方式,比如打骂来惩罚孩子,容易使孩子的触觉更加敏感,能力下降。
 
4.惩罚要及时


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会出现这样的语句“等你爸爸回家收拾你”。
 
在孩子的小时候,很容易没有时间概念。

而惩罚的心理机制实际上是一种条件反射,孩子做错了,受到惩罚,其中的间隔越短,效果越好。
 
5.惩罚要给予孩子机会


家长们要明确,惩罚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学会避免惩罚,如果孩子明白了自己错了,这个惩罚也没有必要继续下去。
 
同时,给予孩子改过的机会,惩罚效果会更好。

 

微信图片_20191107140338_副本.jpg


比如,当孩子写错字罚抄时,可能原本要求是抄20遍,提前跟他说,如果孩子抄了十遍能掌握这个字、或者写的更加美观,达到了要求,就不再惩罚他。
 
这样做,可以避免孩子用敷衍的心态来对待错误,激发孩子往好的方面转化。
 
6.注意孩子是否想引起家长关注


有些孩子,因为隔代教育等原因,平常缺乏和父母的接触等,触觉比较敏感。
 
因此,他们会采用一种,故意犯错的方式,比如上课故意不认真听讲,为的是引起父母的关心。

 

微信图片_20191107140343_副本.jpg


如果这时候家长只会一味的实施惩罚,可能会让孩子觉得他们的阴谋得逞或者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
 
如果孩子处于这种情况,家长们可以先对孩子进行冷处理,同时,多和孩子进行接触、和孩子谈心,进行一些亲子间的触觉训练,这样把孩子引导回正道上来。

 

闽ICP备16001403号   客服热线:400-999-6098

公司地址:福建福州鼓楼区杨桥西路155号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纳米楼6层7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