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孩子的前庭平衡还在失调吗?
编辑:未知 2019-03-15 15:24:36
在你看来,感统训练应该是这样的:
又或者,应该是这样的:
但是,在战斗民族或许是这样的:
包括多妹在内,网友们都被这种训练方式惊到了:
这些父母也太彪悍了吧。
俄罗斯的孩子真的太不容易了。
这么小的孩子真的可以这样玩吗?
动作再快点孩子就要飞出去了!
这是感统训练吗?太疯狂了吧!
其实,这还真是感统训练!并且是风靡西方很久的一种家庭版「前庭平衡觉」训练方法(建议不要模仿)。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前庭平衡觉?
前庭平衡觉早在妈妈怀孕四周就开始发育、九周开始运作,直到年老寿终,一直对地心引力产生的无休止的感觉信息流入大脑中枢神经系统。
孩子在幼年时期,受到的大部分感官刺激都是由前庭平衡觉提供的。
它们刺激着大脑神经元的不断连接,使信息更快、更准确地被传递到大脑,在这种持续的刺激下,孩子的大脑变得越加灵敏。
相反,如果孩子的前庭平衡觉在幼年时期接收的刺激不够,就会造成孩子在大脑发育上出现滞后的现象,即前庭平衡觉失调。
孩子前庭平衡觉失调的表现
☑ 原地打圈晕眩,对高度敏感过度,怕越水沟,不喜欢高举,怕乘电梯。
☑ 对游乐场的游乐设施既喜欢又害怕,不敢荡秋千、不愿意坐摇摇床。
☑ 外出时会很容易迷路,方向感不强,到人多的地方会迷失。
☑ 对空间距离知觉不准确,左右分不清,鞋子穿颠倒。
☑ 老爱摔跤,在高处摔,在平地上没有任何障碍物的情况下也摔。
☑ 上课不安分爱讲话,容易被楼道走过的人、窗户边飞过的一只鸟吸引,多动坐不住。
☑ 阅读时漏行,跳字、抄写时抄漏字、笔划常颠倒。
☑ 在家里经常弄乱东西,不爱整理房间。
☑ 语言发展迟缓,说话词不达意,语言表达困难等。
针对孩子前庭平衡觉失调,脑科学专家常常会建议父母,在幼儿期带孩子做一些诸如:旋转、摇晃、平衡、跳跃性、姿势反应性、速度感、位置感、距离感的运动或体验,刺激以提升孩子的前庭平衡觉发展。
所以,战斗民族宝爸宝妈通过这种「风车式抡转」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前庭平衡觉训练,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前庭平衡觉失调对孩子的影响不只是走路平衡、拿东西稳不稳,还关系到孩子的专注力、情绪、语言、逻辑能力等,它是其他感觉发展的基础。
因此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前庭平衡觉,对其感觉统合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当下,许多年轻的宝爸宝妈,要么不懂得怎样给孩子做感统训练,要么就是认为没有足够的条件给孩子持续做感统练习。
因此,非常遗憾错过了孩子感觉统合训练的最佳时期,导致孩子入学后出现各种感统失调的不良反应或不适应症状,造成孩子学习能力下降。
今天,给宝爸宝妈们制定一组简单可行,且针对改善和预防孩子前庭平衡觉失调的训练攻略,建议收藏。
1
室内篇
原地旋转
在家里的地上画一个圈圈,让孩子站在圈内自行旋转,要求孩子左转几圈,一定要同时右转相同的圈数。圈数以孩子稍微感到有些晕眩为准。
摘零食
准备一根小绳子,在绳子的两端捆上一些小零食,然后用胶带把绳子粘到门框或者天花板上,让孩子抬脚或者是通过蹦跳的形式够到零食。
翻筋斗
将软垫放在周围无障碍物的地板上。让孩子模仿家长做前滚翻,学会以后,先做1—2次,然后再连续做5次,反复练习。
大被单摇摆
只需要用一条家里常见的大被单,让孩子躺在被单中,家长把被单卷起,进行上下、左右、前后的摇动。
左右摇晃
两个大人抬着孩子,一个人攥着孩子的双手,一个人攥着孩子的两脚,一齐向左右摇晃。
手拉手转圈圈
家长与孩子一起手拉手,然后播放动感音乐,转圈圈,或跳舞均可。
空中旋转跳
家长拉着孩子的手旋转,在旋转的过程中孩子双脚跳起离地。
抢座位
在客厅里放一把椅子,家长和孩子围着椅子转圈,放一段音乐,音乐结束,所有人开始抢凳子,并一起倒数10个数,看数到1,谁可以最终留在凳子上。
走独木桥
用积木搭一座桥,或用粉笔划一座桥。让孩子走“独木桥”,看看谁不会掉入“水”中,训练孩子的平衡能力。
跳呼啦圈
将呼啦圈固定在两个板凳之间。先让孩子一只脚向前迈入呼啦圈,另一只脚随着迈入。然后,一只脚再迈出呼啦圈,另一只脚随着迈出,左右脚交替着迈入和迈出呼啦圈,反复练习。
2
户外篇
绕迷宫
在公园的时候,大人拿一些玩具,按不同的位置距离不等地放在草地上,让孩子空手或抱着玩具绕过障碍物跑,但不能碰倒玩具。
走平衡木
把一块20厘米宽,150厘米长的木板垫高15厘米,让孩子登上木板从这一头走到那一头。
荡秋千
带孩子到公园或游乐园去荡秋千。或者是在一个固定的地方拴上两根绳子,绳子的一端系一块长方形的毛巾做成秋千。
团团转
让孩子闭上眼睛,来回转一圈,看孩子是否能转完而不倒下。
定向骑车
在地上画两条直线或曲线,让孩子骑着他可爱、漂亮的童车沿线前进,不能出线。
“顶球”游戏
在草地上,让孩子在草地的起始位置一边进行头部顶球,一边进行爬行到草地的终点。
玩蹦蹦床
游乐场所的蹦蹦床是上下性质的直线加速运动,对前庭器官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让孩子双脚并拢蹦跳,跳过小腿后屈,脚后跟踢至臀部。
滑滑梯
让孩子爬上滑梯,顺滑梯滑下,也可在比较矮的滑梯上让孩子倒滑,锻炼儿童身体的协调和平衡,但大人必须在一旁保护。
木棒平衡运动
捡一些木棒,让孩子伸出食指和中指,两指并拢,将木棒放在指尖,保持平衡由活动区一头走到另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