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统合的由来

编辑:未知 2017-05-27 15:39:55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南加州大学儿童心理学艾尔丝博士(Dr.Jean Aryes)将个体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发展与心理发展相结合,提出感觉统合理论。她认为个体完成的各种活动是将各种感觉信息组合起来,经过大脑的整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并做出反应。个体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工作,个体与环境互动才能和谐。感觉统合理论在1981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肯定了感觉统合对中枢神经系统发展的重要性。

       我国于20世纪末引入感觉统合训练。先在医疗系统做了试验、观察和统计,参加的儿童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见效率达到95%以上。 后来教育行业将感统训练的概念植入教育产品中,成效依然明显。但是,由于当年为了复制方便, 所传入的训练方法统一而固定, 未能让训练师深刻掌握感统训练的专业核心,受训者在理想初受训的一到三个月有效, 后期却因为训练方案缺乏针对性而致感统能力发展停滞不前, 导致大众对感统训练产生错误的观念,感统训练课程逐渐被淘汰或流于形式,剩下医院和特殊幼儿训练机构开设,坊间对感统训练的概念于是停留在“专门治疗特殊幼儿”的错误印象中。

      以前孩子出现学习问题或问题行为时,父母常常会认为孩子只是调皮、捣蛋、过于活泼,或是偷懒,不爱学习......。但随着感觉统合理论的日渐推广,大家越来越发现,孩子的这些不能自我控制的行为更多的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度没有达到孩子年龄该有的程度,导致了一系列不协调的行为。感觉统合的观念就是要帮助家长,从生理的角度来了解孩子,特别在孩子有问题时,不要存着「等孩子长大自然会开窍」的消极心理,有问题就要尽速矫正。就相当于在捏陶的过程中,当陶土仍旧湿润时,其可塑性高;当土干了,只能用刮刀去修模,改变的幅度自然有限,双方也较痛苦。

闽ICP备16001403号   客服热线:400-999-6098

公司地址:福建福州鼓楼区杨桥西路155号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纳米楼6层7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