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的选择性理论模型

编辑:未知 2018-03-19 16:41:18

  20世纪60年代以来,心理学家们主要对注意的选择性功能、注意的实质及注意发生在人脑信息加工的哪个阶段进行了大量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理论模型。
  (一)过滤器理论模型
  美国心理学家切里(E.C.Cherry,1953)应用追随程序做了一项实验。追随程序指的是在实验中同时给被试的双耳呈现不同刺激信息,但只要求其复述事先指定的一个耳朵听到的信息。切里在他的实验中给被试的两耳同时呈现两种材料,让被试追随从一耳听到的材料,并检查被试另一耳所获得的信息量。前者称追随耳,后者称非追随耳。结果发现,被试能很好地报告追随耳的项目,从非追随耳获得的信息很少,甚至当原来使用英文的材料改用法文或德文呈现,或将材料顺序颠倒,被试也很少能发现。这个实验说明了追随耳的信息由于被选择而受到注意,因而得到了进一步加工、处理、编码,进而进入了记忆系统;而从非追随耳进入的信息,由于没有被选择而未受到注意,也就不能有效地发现信息的变化。

  英国心理学家布鲁德本特(D.E.Broadbent)也做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在其中的一项实验中,应用双耳分听技术,让被试通过耳机同时听一些数字,这些数字分为三个一组,例如:

  左耳6,2,7;右耳4,9,3。左右耳同时成对输入(6,4;2,9;7,3),间隔时间为500毫秒,连续进行。在数字全部输入完毕后,要求被试立即再现。结果发现,被试以耳朵为单位分别再现各个耳朵听到的数字6-2-7,4-9-3,正确率为65%;若要求被试按输入顺序再现(6-4-2-9-7-3),正确率仅为20%。布鲁德本特解释为,人的两耳是分隔的两个信息通道,感觉信息是经单行通道串行加工的。当一个通道接受信息时,另一通道的信息只能暂时存放在缓冲记忆中并迅速衰竭。当一个通道的信息加工完毕,另一个通道的信息才被提取出来加工。他据此提出了注意的过滤器模型。

  这是描述选择性注意的理想著名的模型,即知觉水平上的注意选择模型。布鲁德本特认为,人类面临着大量的信息,但个体的神经系统在同一时间内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是极为有限的,需要过滤器进行调节,从而使中枢神经系统不致负担过重。过滤器相当于一个开关,它按照“全”或“无”的法则工作,接通一个通道,通过一些信息,这些信息便得到进一步的加工处理。其他的通道则被阻断,信息不能通过暂时贮存在短时记忆中,并且迅速衰退。这种理论也被称为瓶颈理论或单通道理论。

  (二)衰减理论模型

  布鲁德本特的过滤器理论模型得到了一些实验的支持,但也有一些实验结果与之不相吻合。1960年,牛津大学的格林(J.A.Gary)等人在一项实验中,通过耳机给被试两耳依次分别呈现一些字母音节和数字,左耳:ob-2-tive;右耳6-jec-9。要求被试追随一个耳朵听到的声音,并在刺激呈现之后作出报告。结果发现,被试的报告既不是ob-2-tive和6-jec-9,也不是ob-6,2-jec,tive-9,而是objective。如果按照过滤器理论来预测,被试只能接受追随耳的信息,而非追随耳接受的信息将全部被过滤掉,因为过滤器只能接受一个通道的信息。但格林的实验却证明,由于两只耳朵分别听到的音节可以组成objective,因此,来自非追随耳的信息仍然得到了部分加工。

  后来,美国心理学家特瑞斯曼(A.M.Treisman)基于日常生活和实验研究的结果,在1960年提出了注意的衰减学说来修正布鲁德本特的过滤器模型。在她看来,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被注意或追随的信息有效通过去,而不被注意或未被追随的信息也能通过去,只是在强度上减弱,因而出现衰减。衰减说认为,没有集中注意而设想被关闭的通道,事实上并没有有效被阻断,而只是被衰减。其中重要的信息仍可以通过而得到高级加工,并反映到意识中。1967年,特瑞斯曼和格芬(G.Geffen)对这种学说提出了实验证明。他们的双耳分听实验表明,被试能觉察出追随耳中87%的词,觉察出非追随耳中8%的词。实验要求被试双耳听两个不同的材料:追随耳听:There is a house understand the word;
非追随耳听:Knowledge of on a hill
  实验结果表明,大多数被试听到的是:There is a house on a hill,且声称信息是来自于一个耳朵。这些实验表明,被试并非只注意追随耳中的信息,也注意到了另一只耳朵中的重要信息。这只有在两个通道都接通的情况下才可能实现。

  特瑞斯曼还提出了阈限的概念。她指出,不同刺激的激活阈限是不同的。有些刺激对人有重要意义,如自己的名字、火警信号等,它们的激活阈限低,容易被激活,当它们出现在非追随的通道时,容易被人们接受。影响阈限的因素有项目的意义、熟悉程度、上下文的联系、指示词以及人的个性倾向性等。这可以用来解释格林的实验结果。在格林的实验中,追随耳中的信息顺利地被激活而得到识别,非追随耳中的信息由于受到衰减,往往不能被激活,但是一些特别有意义的项目(在此处是由于上下文的关系)阈限降低,就能被激活而得到识别。
  1971年,布鲁德本特接受了特瑞斯曼对其理论模型的修订,二人的理论合称为过滤器—-衰减模型。布鲁德本特的过滤器模型和特瑞斯曼的衰减模型都是针对信息加工的知觉阶段,认为选择处于初级分析的觉察和高级分析意义的识别之间,过滤器的作用都是在识别前对信息进行选择,未获得注意的信息不能得到识别,更不能进入记忆系统保存,因此过滤器—-衰减模型也被称为知觉选择模型。

闽ICP备16001403号   客服热线:400-999-6098

公司地址:福建福州鼓楼区杨桥西路155号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纳米楼6层7层